IQ194的天才马斯洛,曾提出人的需要等级,被后世奉为圭皋: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自尊需要;5、自我达成需要。
伴随大家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前两层需要都很容易满足,第三层满足起来就稍微有点困难程度了,第四层第五层就非常困难了。
从第四层第五层也看得出人的高级需要是彰显自我生活价值,不少人打拼一生就是为了这个,也就困在这一层次。
到这时就看出人有什么区别了,有的人创业,是想以我们的理念、商品改变世界顺便彰显自己存在价值,有的人感觉自己在创业,其实只不过单纯的沾染成功学的毒瘾,盲目追求成功,而对于成功是什么自己也不了解,大概就等同于能挣不少钱。
今天大家重点剖析一下盲目追求成功学的害处。
成功学的受益者这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权利。
当然,成功学家也有这个权利。
不可以不承认为成功学的确有一些好处,可以催人奋进;但对剖析能力欠缺的人来讲风险巨大。
为了叫人信服,成功学总是把自己塑造得高高在上,把不少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先把事情整得困难、玄乎、悲惨,然后再转换思路一语道破,引起效仿者的共鸣。
直白点说,就是先把人往沟里带,然后告诉你爬出来,整个过程中一直暗示你得感谢他。
而当全社会都追寻着豪宅、宝马、年入百万的成功标按时,大家没办法判断这种价值观的正确性。
大家唯一可知的是,全社会都在追求成功,尽管不少人并不了解什么叫做成功。
成功学家就是在这种混沌的环境中,给你一针开心剂,点燃你的炮捻子,不论你的结果怎么样,反正在你急躁地追求成功之时,成功学讲师已然成功,成为成功学家。
成功学的魔力成功学觉得其他人都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其他人都有无限的潜能。
这就燃起了不少创业人士的斗志,致使了不少缺少剖析能力的无辜受害者看了将来;心潮澎湃立刻擦干激动的泪水给自己设定目的;然后天天早中晚各一次大声朗读我们的目的;把别墅、豪车、美女高清图片贴在洗漱镜上、床头、天花板上,天天勉励自己数百次;只须学了一课成功学他们就敢对其他人说,我必须要在30岁之前拥有亿万家产;在此期间,天天深夜不睡甚至通宵攻读成功学书本,每次都把自己感动到流泪。
不少人在30岁过后,发现自己当初的雄心抱负,一样也没达成,有的人认识到自己一直叫嚣的创业甚至连个像样的商业计划书都没,所有所有只不过瞎喊口号,只不过空想,痛定思痛之后开始踏踏实实生活;有的人意志坚定,一直抱怨生不逢时,着手进入下一轮更深层次的成功学进修,把目的定在40岁。
然后在网上很多搜集成功学演讲视频,参加各种讲坛,学习哈佛校训、比尔盖茨语录、拿破仑失败的经验总结无限循环,至死不悔!高明的成功学家自己也承认,成功是不可以模仿的,然而成功有一套公式可以借鉴,你不信不再计较,假如信又想学,他就教给你。
抓得你心里痒痒的。
成功学的荒谬逻辑譬如美国现代成功学代表人物安东尼罗宾一定成功公式写道:了解目的,找出好的办法,起身去做,察看每一个步骤的结果,不断修正调整,以达到目的为止。
成功学家总结出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根据这类无比正确的讲义,理论上当然一定成功;但假如不成功,也只能说明你的目的出了问题、行为有偏差、调整不够等等,而不可以说明这类公理不正确。
其实成功学家的话等同于假如明天不是晴天,除非明天是个阴天。
然而成功学追求者一门心思地钻进了一定成功的死胡同,对于自己目前还没成功,他会自我暗示:我学的还不够,我做的还不够再譬如华人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的目的是帮助全中国每个人、13亿都要成功,每一个人都成功,整体来讲也就和和目前的状况没什么不同了。
要想出人头地,只能追求下一轮的成功了,可是下一轮还是13亿人都能成功成功掌握上瘾,非常难戒成功学能上瘾,这是客观事实,就像上网成瘾。
盲目追求成功的人,天天从外面填鸭式灌输成功经验,天天数百次自我暗示,从而让自己活在一个想象与幻想的世界里,不想同意真实世界的残酷。
他们住在地下室,靠吃泡面为生,天天加班到深夜。
全靠着成功的信念支撑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开发个人潜能、三个月赚到一百万、有车有房、三十五岁以前退休这类人,在心理上已经有意无意的把自己拔高了,他们虽然收入非常低,生活在底层,然而傲气非常足,他们看不起周围的人,自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觉得我们的成功只不过早晚的事,虽然目前吃着泡面里的虾仁,照样吃出大龙虾的感觉。
这个感觉叫人非常享受,并且感觉对生活、工作与周围人都没任何影响,不少人都没发现自己已经上瘾,即便发现感觉更不是坏事根本不会去戒。
并且目前没专门的药物或者医疗机构可以治愈成功瘾。